刘年的《不要怕》读完了,胆怯着像马上要失去一个朋友

今日早读,8点10分结束。

刘年的书陪我30多天,终于啃完。

我的视力大不如前,只有借助放大镜才能阅读。

每天只能30页。

后来斜刺里杀进冯骥才的《一百个人的十年》,像平稳的生命里进了个情人,原配刘年又搁置了好些天。每天看条发上冷落的《不要怕》,心里都略生歉意,好像对不住刘年。

看来读书也要专一,三心二意不行。

8点12分,我开启电脑,准备写一篇刘年《不要怕》读后感,突然觉得这本书的阅读,像陪伴了一个人,走了趟完整的西藏,以及湘西。要表达的太多,竟然一时语塞,只摇了摇对方的肩膀:兄弟,保重。

我记下我能背的刘年的一篇《独坐菩萨岩》的章节和句子。

刘年说:散文,是长一点的诗。

这个句子真是鲜艳,一下刺红了我精神。

谈写作体会,刘年应该不会比我更深刻,但是《不要怕》里,刘年的一些句子很/p>

《独坐菩萨岩》的文章里,他写去菩萨岩给父亲送亮。父亲的坟堆旁,是母亲筑好的新坟,但母亲尚活着的,坟是个空穴,墓碑都写好了。因为刘年长期漂泊,老人家怕过去了没人料理后事,就自己替儿子把这些事做了,死了就把自己填到墓穴里。

视死如归的字眼,刘年就这样用在湘西女人身上。

我读这段,泪如雨下。

我觉得我为我妈临终关怀前的10个月,太过于脆弱,我妈在那十个月里,成了最不堪的母亲,她原本有像刘年母亲一样的豁达、坚强,可以走得更加体面而完整,但我没给她这机会。

我不是刘年。

刘年文章结尾这样写:“我是个野人,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会死在通往何方的路上。

这本书是我提前做的“新居”。

里面,收殓着我的挣扎、我的爱,我的理想国。”

一个小时前读的文字,我应该没有记忆偏差:狗日的刘年,真的不担心犯冲,“一语成谶”居然也不管的,他真是他妈的儿子。

最后,我把我今天看到的刘年书中最后一段字,用温情的语调复述给你一一

“这一生,我会回到靠水的木屋里。

每天做四件事:种菜、酿酒、喂鸡、等几个远来的朋友。

死神,是走在最后的那位。”

死神,是走在最后的那位,刘年终于用这样的金句,安抚了我的心。

8月,我去张家界学院见刘年时,学校领导跟我讲,学院会跟刘年盖一间靠水的小木屋,让他安心教书写作,也让他不要再出走湘西。

我过10来天去张院讲课,到时我也问问校长,假如我去张院教书,我不要学校给我木房子,我能跟刘年做邻居么?!

2024-10-07长沙·南城

邓皓

举报/反馈
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