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的监测团队在考察中记录到珍稀水鸟——白腰杓鹬的身影,这标志着该物种正式成为神农架鸟类记录中的新成员。
白腰杓鹬不仅在我国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中占据二级保护的尊贵地位,还因其濒危状态而登上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,被归类为近危物种。
新近发现的白腰杓鹬
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白腰杓鹬与水域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是典型的涉禽代表。它们偏爱栖息于广袤无垠的沼泽湿地、潮起潮落的滩涂地带以及水草丰茂的开阔草地。
白腰杓鹬觅食时利用那长而略弯像勺子一般的喙部,精准而从容地捕获水中的猎物。这一幕幕画面既显露出它们的生存智慧,又透露出难以言喻的悠闲与酷劲,让人不禁为之赞叹。
01
另类鸻鸟 读音有异
鸻(héng)形目是鸟类的重要组成部分,包括鸻鹬类、鸥类和海雀类三个类群,分别为中小型涉禽、长于游泳及飞翔的海鸟和能潜水的海鸟。
尽管“鸻”字原初意指体型纤小、喙直且缺乏后趾的鸟类,但在鸻形目的广阔范畴内,鸻鹬类以其独特之处稍显例外。它们虽为中小型鸟类,却拥有细长而略带弯曲的喙部。
鸻鹬类汇聚涉禽界种类最为繁多、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,人们常以“鹬”来指代它们。在全球范围内,鸻鹬类家族成员超过200种,而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就有幸栖息着超过70种的鸻鹬。
从生物分类学来看,鸻形目下细分为多个科属,包括彩鹬科、蛎鹬科、鹬科、反嘴鹬科及瓣蹼鹬科等,其中鹬科的种属繁多,是鸻形目中最庞大的分支。
各类鸻鹬
在鹬科鸟类中,最具辨识度的莫过于杓鹬属成员。它们以那细长且巧妙弯曲的喙部著称,这一独特构造使得它们能够轻松地从泥沙深处挖掘出贝类、螃蟹及泥鳅等美味佳肴。
其拉丁学名“Numenius”来源于古希腊语,寓意“新月”,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喙部那新月般的优雅形态。
谈及“杓鹬”名中的“杓”字,近年来其发音成为了学术界与民间热议的话题。传统上,此字常被读作“sháo”,发音同“勺”,比喻杓鹬喙部如同精致木勺的形状。
这一解读在清代的《鸟谱》中得到生动体现,书中不仅描绘了一只中等体型的杓鹬,更以“油罐子”这一昵称赋予其喙细长如油罐之杓柄,且暗含其体态丰腴之意,这一昵称至今仍在东北民间广为流传。《中国鸟类名称手册》亦遵循古音,将“杓鹬”标注为“sháo yù”。
《鸟谱》
然而,时代变迁中,另一种读音**“biāo”**逐渐兴起,该读法将“杓”与夜空中北斗七星的斗柄相联系,虽富有想象力,却偏离字源本意与历史传承。
中国古代天文学杓(biāo)指位于斗柄的玉衡、开阳、摇光三颗星
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,笔者倾向于保留并推广“sháo”这一传统读音,让杓鹬之名继续承载着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。
02
长嘴杓鹬 捕食高手
在全球范围内,杓鹬属目前约有九种成员(考虑到部分种类可能已接近灭绝边缘,具体数目时有变动),而我国有幸成为其中四种杓鹬的自然栖息地。
依据它们喙部显著的长度差异,这些优雅的鸟类依次被命名为小杓鹬、中杓鹬、白腰杓鹬与大杓鹬。尤为特别的是,白腰杓鹬与大杓鹬在喙部尺寸上颇为相近,却以独特的羽色特征作为区分的标志。
从上至下分别是小杓鹬、中杓鹬、大杓鹬、白腰杓鹬
白腰杓鹬的名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它的外观:上体覆盖着淡褐色的羽毛,其间点缀着黑褐色的纵斑,宛如一幅细腻的自然画卷;腰部则是一抹醒目的洁白,飞行时尤为引人注目。
更令人赞叹的是白腰杓鹬喙部的精妙设计:不仅长度惊人,可轻易超越其头部三倍有余,而且形态细长并优雅地向下弯曲。这样的生理结构,赋予它探索自然深处奥秘的能力,无论是松软的泥土还是隐蔽的岩石缝隙,都难逃它那精准而有力的喙尖。
在觅食习性上,白腰杓鹬展现出一种近乎仪式感的优雅,尤其是对待螃蟹时。它们会先将螃蟹抛入清澈的流水中反复清洗,随后利用锋利的喙精准地剔除螃蟹的尖腿,最后才悠然自得地享用那最为肥美的蟹腹部分。其用餐之讲究,令人叹为观止。
生活习性方面,白腰杓鹬倾向于以小群体的形式活动,彼此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与默契。它们性格机警,行走间步伐缓慢而稳重,不时抬头环顾四周。一旦发现危险临近,它们立即振翅高飞,同时发出特有的“go-ee”的鸣叫声,既是对同伴的警示,也是对危险的无声抗议。
03
湿地瑰宝 保护有加
湿地瑰宝,白腰杓鹬,以其独特的身姿和生态价值,成为全球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作为湿地涉禽的杰出代表,它们不仅以其优雅的迁徙轨迹绘制着自然界的壮丽画卷,更通过日常觅食活动,悄然维系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,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“清道夫”与“调节器”。
悠闲的白腰杓鹬
白腰杓鹬的存在,是湿地生态环境健康与否的重要风向标。它们的种群数量、分布范围及生活状态,直接反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。
然而,近年来,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、栖息地的丧失与破碎化,白腰杓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种群数量急剧下降,成为亟待保护的濒危物种。
面对这一严峻形势,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承担起保护白腰杓鹬及其栖息地的责任。通过加强湿地保护、减少污染排放、恢复生态多样性等措施,为白腰杓鹬营造一个安全、适宜的生存环境。让我们携手努力,让白腰杓鹬在地球上继续自由翱翔,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中永恒的精灵。
END
参考文献:
1.《中国鸟类志(上)》 ,赵正阶主编,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1年6月
2.《白腰杓鹬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》,作者赵匠,《松辽学刊(自然科学版)》2001年03期
3.《中国鸟类名称手册》,杭馥兰、常家传主编,中国林业出版社,1997年2月
4.《写在世界杓鹬日:“杓”鹬读sháo还是biāo?》,知乎,作者Acrocephalus